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image on Freepik
嬰兒熱疹怎麼辦?春雷一響,大地復甦,氣溫也隨之上升,還來不及換季的爸爸媽媽;擔心孫子孫女冷到的阿公阿嬤們注意囉,我們的寶貝穿著太過厚重,衣服材質不夠透氣,導致汗水停留在皮膚內,這時嬰兒熱疹很容易就會找上門。
本篇將帶大家深入了解嬰兒熱疹是什麼?發生熱疹的原因?遇到嬰兒熱疹該怎麼辦?有沒有預防的方式?希望帶給爸爸媽媽們有用的知識,讓我們的寶貝不再因為熱疹又哭又鬧囉。
image on Freepik
熱疹,又叫做「汗疹」、「痱子」,常會在背部、頸部、前胸、胯下或是關節處等皮膚容易有皺褶的位置發生。症狀發生時,皮膚上看起來會是紅紅的,摸起來會有顆粒感,仔細的觀察會發現有一些透明小水珠在皮膚上面浮現,寶寶的感受可能是會癢癢的、刺刺的、嚴重的可能會有疼痛的感覺。
嬰兒熱疹發生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寶寶的汗腺還在發育中,沒辦法像大人可以有效的散熱,很容易因為體溫過高,汗水分泌過多,無法順利將汗水排出皮膚表面。
皮膚科專科醫師徐常捷醫師曾在節目中指出,想像一下皮膚的汗腺就好像三線車道的馬路,一下子來了一百台車要過,就會發生塞車的狀況。而這個塞車的狀況,就像汗水堵在皮膚下的汗腺裡,排出不去的汗水就會在皮膚下形成一顆一顆的小凸點,這個就是熱疹。
節目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C-M5u6UxFU
依據嬰兒熱疹發生的位置或汗腺堵塞的程度,在皮膚上會有不一樣的型態與狀況。
當汗腺堵塞在較淺層的位置時,皮膚上看起來會像透明的小水珠,沒有明顯的發紅,也不覺得癢,也被稱作晶形汗疹。
又被稱為紅斑性汗疹,外觀有扁平的紅疹或是紅斑,會有刺刺的癢癢的感覺,通常會在外出曬太陽或是運動流汗之後出現。
當汗腺堵塞的位置在真皮層且真皮層開始有發炎現象時,就是較為嚴重的狀態,肉眼可見皮膚上有紅色的丘疹,感受上除了有搔癢感,甚至會出現刺痛的感覺,會使寶寶很想抓弄。
出外活動時,適時帶孩子到樹陰下陰涼處降溫,補充水分,流汗儘量馬上拍乾,也可以用不含酒精的溼紙巾敷在皮膚上,都是有效降溫的方式。
活動結束後,回到家維持環境通風,開啟風扇,避免室內悶熱造成孩子不適。為孩子洗澡時,洗澡水可調整至略低於平常水溫,摸起來溫暖就好,減少洗完澡流汗的狀況。睡覺時可開啟冷氣,溫度維持在25-27度左右,可以有效提高睡眠品質及降低孩子因熱疹不適的狀況。
熱疹發生時,要注意孩子抓癢的動作,如果疹子被抓破,皮膚出現傷口,感染的風險就會隨之增加。同時也避免在熱疹處塗抹乳液,減少毛孔堵塞。
熱疹發生的原因是來自於寶寶的身體來不及將體內的熱氣排出,累積在皮膚底下所產生的皮膚問題,所以預防的方式可以從「幫助排熱」、「保持皮膚透氣」來著手。
1. 多喝水:喝水除了可以補充流失的水分之外,同時也能協助寶寶降溫,加快新陳代謝,幫助排汗與排尿。
2. 濕敷 / 冷敷:出外活動休息時,可將濕紙巾敷在額頭、後頸等部位,讓寶寶的體溫降低,也有幫助散熱的效果。
3. 使用風扇:出外可攜帶扇子或行動風扇,也是酷暑有效降溫的好幫手。
1. 減少汗水停留在皮膚上:天氣炎熱,出外活動難免會流汗,但是汗水如果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面,皮膚就好像被汗水包住了,體內的熱也就不好排出,所以建議可以在寶寶活動時,適時休息順便將汗水拍乾,維持皮膚清爽乾燥。
2. 衣服選用透氣材質:外出活動時,孩子的衣服很容易被汗水浸溼,除了馬上替換乾爽的衣物外,也可幫孩子選用透氣的排汗衫,或是幫助散熱的涼感衣,這些衣物通常較有彈性,運動上更加自在,衣服被汗水浸溼了,也不容易黏在皮膚上,皮膚就能好好深呼吸。
3. 使用幫助散熱產品:除了穿在身上的衣物之外,生活中還有許多可以幫助散熱的物品,如:透氣坐墊、透氣床墊、涼感枕套被單等等,都是協助孩子散熱的好工具,都能夠有效預防熱疹發生的機率。
最後小編在這邊有幾個小提醒給大家參考。
1. 如果沒辦法判斷目前孩子是不是熱疹,建議還是要前往皮膚科諮詢專業醫師,醫師一定會給予最適合我們寶寶的處置作為,千萬不要隨便亂用藥,反而增加寶寶不適就不好囉。
2. 其實輕微的熱疹依照上述的照顧方式,在不用藥的情形之下,1 - 3天也會慢慢好轉,家長們不需過度緊張。
3. 熱疹發生有時伴隨刺痛感及搔癢感,孩子難免會想要抓,這個時候家長就得多費心,建議以拍打取代抓撓,可以降低搔癢感,制止抓癢的行為,避免產生傷口,減少傷口感染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