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寶寶學走路前兆有哪些?抓住成長關鍵期!

寶寶學走路前兆有哪些?嬰兒幾歲該開始走路呢?在陪伴寶寶學走路的期間,有許多事爸媽可以觀察、引導,來看看該如何幫助寶寶正確學習走路吧!

▏ 寶寶發展月齡歷程

從兒童健康手冊裡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可以了解到,正常的寶寶月齡發展應該是:

  • 5 個月:會自己翻身 ( 由俯臥成仰臥 )
  • 6 個月:能自行坐穩
  • 7 個月:可獨立爬行 ( 腹部貼地、匍匐前進 )
  • 10 個月:能依靠物體自己站起來
  • 11 個月:開始能拉著手、扶物體走幾步
  • 1 歲後:能走得很穩

 

新手爸媽請記得好好觀察寶寶的發展,當寶寶超過每個動作的發展警訊時程,請盡早諮詢專業醫生,判斷是否有需要進行早療。


延伸閱讀:早療是什麼?瞭解發展遲緩、把握黃金期,兒童發展篩檢7月新制上路

▏ 寶寶走路前兆?

當爸媽發現寶寶在學會爬行後,開始想要扶著東西站起來、能在原地站立不動、推自己喜歡的玩具走,就代表寶寶腿部肌肉有足夠力量、已經準備好自己走路。

▏ 正確學習走路的方式

1. 確保練習走路的安全性

從爬行時期,規劃好安全區域讓寶寶練習是非常重要的。爸媽可以利用鋪設地墊來制定安全空間給寶寶,避免寶寶在練習過程中,磕碰到家具的銳角、誤拿小零件來玩或誤食。


寶寶學走路也是一樣的道理,放手學走時,一開始因為寶寶的平衡感不足,會有往前撲的情況發生,鋪設緩衝力足夠的地墊、在爸媽的看照下練習很重要。隨著練習次數變多,寶寶的平衡感增加,就能慢慢引導寶寶練習往前走。


寶寶學走的地墊選擇也很重要,過軟的地墊會讓寶寶走路比較不穩、容易跌倒,過薄會缺乏保護力,寶寶跌倒撞到頭若是感到疼痛容易產生挫折感。軟硬度、支撐力、保護力都良好的地墊,能讓寶寶安全穩定的練習走路。


爸媽在牽寶寶練習時,高度約在寶寶的肩膀到腰部之間。但在學走時期因為速度變快、好奇心增加,有可能難以讓寶寶只在地墊上練習。爸媽能在寶寶練習學走時,盡量保持學走空間空曠、桌邊尖角用保護條固定好、零碎物品都收納好讓寶寶無法輕易拿到、購買寶寶防摔帽,讓寶寶安全學習走路。


購買連結:安全防撞邊條|3片入

2. 不穿鞋、赤腳練習

大家有聽過「寶寶爬越多越聰明」這句話嗎?因為在爬行中寶寶能獲得觸覺刺激、本體覺刺激、視覺動作整合和肌肉發展,因此對寶寶來說,爬行就等於正在發展大腦的行為。


而走路同樣能幫助大腦發展,因此建議讓寶寶直接在安全區域赤腳練習走路,記得安全區域要是乾淨的地面或地墊哦!保護柔嫩的小腳腳不踩到異物受傷。


延伸閱讀:爬出好活力與好腦力

3. 瞭解學步車缺點,不使用學步車

應該大家的童年多少都有坐過學步車,也就是所謂的螃蟹車對吧?但其實學步車對寶寶練習走路來說,反而有可能變成阻礙!


在寶寶還不會扶著家具自行站立的情況下,太早讓寶寶坐上學步車過久,可能會導致關節壓力過大、骨骼還無法支撐體重,而造成病理性 O 型腿,反而需要復健、手術才能恢復。


學步車就等於會滑動的椅子,在寶寶還不會自己煞車的情況下,讓寶寶坐能高速移動的學步車上很危險,過去也曾發生寶寶坐學步車跌落樓梯的案例。另外高速移動中手、腳也有可能不慎被夾傷。


寶寶坐學步車的姿勢和正常行走的姿勢完全不同,如果讓寶寶從小就習慣坐學步車,反而有可能延緩正常學習走路的進程、懶得學習正確走路。坐學步車也會讓寶寶缺乏自己坐或站立摸索世界、刺激大腦的機會。


參考資料:孩子該坐學步車嗎?學步車,該不該給寶寶坐?9大Q&A帶你了解

▏ 寶寶幾歲前應該會走路?

寶寶大約在 1 歲左右開始學會自己穩健地行走,最晚如果 1 歲 6 個月後還不會走路,或有以下症狀,建議帶孩子到小兒科門診進行專業診斷。

  • 肌肉力量較差或是發展異常。
  • 有大動作發展延遲現象,包括坐、爬等動作都較慢出現。

▏ 影響寶寶學走的原因

1. 身體肌肉、平衡力發展、觸覺敏感

就像前面文章所提到的,爬行 = 發展大腦與身體,包括腿部肌肉訓練到能支撐身體、擁有足夠平衡力能手腳協調來站穩行走,因此越早會爬的寶寶通常也更早會走路。有些寶寶體重較肉,相對會需要比較久時間,養成更強壯的肌肉來學習走路,但只要不超過發展警訊時程,其實都不需要太擔心。


另外觸覺敏感也和學習走路有相當大的關係,觸覺敏感的意思是「對觸覺刺激過度反應」,像有些寶寶對於「身體接觸、草地、沙灘、黏稠物體、特定衣服材質」會有所排斥,就是觸覺敏感的常見反應。但觸覺敏感並不是什麼疾病,能透過後天練習來達到減少敏感。


參考資料:觸覺敏感會影響專注力和情緒管理?

2. 外在刺激與模仿

寶寶從大概 3~4 個月大開始就擁有模仿能力,有些寶寶因為有親兄弟姊妹的緣故、受到外在刺激影響,在發展進程上會特別迅速。當然爸媽只要用心陪伴,一樣能讓寶寶受到良好外在刺激,親子陪伴在幼兒時期真的非常重要。

3. 身處環境條件

有些爸媽不喜歡寶寶身上弄髒、在地板爬來爬去,只讓他們待在嬰兒床、嬰兒車上,反而造成寶寶的進展時程不在正常時間點上。因此鋪設一塊緩衝力足夠的地墊、打造安全區域,既能保持乾淨衛生,也能讓寶寶健康成長。

▏ 寶寶不會爬就喜歡站?

有些寶寶還不太會爬,就開始喜歡扶著東西站立。但爸媽也不需要太過擔心!如果寶寶是自己站起來,代表他的身體肌肉和骨骼已經有足夠支撐的能力,不需要要求寶寶只爬行。


寶寶爬行是發展大腦和四肢的重要動作沒錯,但比起爬行,寶寶可能會覺得站起來、甚至走路的視野更加快速、有趣,因此會站或走的寶寶自然更喜歡這兩個動作。而爬行所受到的感覺統合發展,爸媽也可以利用五感遊戲來代替。

▏ 寶寶爬行地墊、學走地墊推薦

寶寶地墊不是有鋪就好,擁有足夠緩衝保護力才重要!Pato Pato 的巧拼在育兒界擁有不少好評,巧拼本身是由高品質 EVA 泡棉發泡製成,不用擔心塑化劑、重金屬等問題。台灣在地製造、擁有 SGS&全國公證雙檢驗認證,並通過歐盟認證檢驗標準。


清潔方面因為地墊完全防水,如果碰到寶寶吐奶、炸屎沾到地墊也能直接拆起來用清潔劑水洗,噴酒精消毒也沒問題!有別於傳統巧拼容易藏汙納垢,改良過的緊密拼接齒和淺紋路設計,吸塵器一吸通通乾淨。


從寶寶準備爬行開始,就先準備好巧拼地墊,讓寶寶安心學爬、放心學走,寶寶的成長超級迅速,建議從剛出生就能選購好地墊,鋪在床邊或沙發邊防摔,Pato Pato 地墊從小用到大、每天健康長大!


延伸閱讀:寶寶地墊越厚越好?一起來看看嬰兒地墊該如何挑選!